波多黎各咖啡工业的衰败,和它尴尬的经济处境有很大的关系。美西战争时期, 美国已经和咖啡大国巴西建立强大持久的咖啡贸易协约,对于刚刚得手的波多黎各并没有过多的考虑。而且美国在加勒比海的经济目的主要集中在蔗糖产业,这也使得当地甘蔗的生产如日中天,以至于小本经营的咖啡散户,无以抗争,能够存留的咖啡厂商不得不一再合并,保留实力。据说当地品种的质量,也因此受到影响。
如今波多黎各的咖啡连内需都不够,还需要从外地进口生豆进行烘焙,所以我们抢购的那些咖啡,不知道其中多少是岛上采摘的。
但是岛上咖啡的短缺,并不完全因为产量的减少。因为和美国更紧密的关系,本地已经很少人愿意从事采摘咖啡的行当了。据记载,每年树上的咖啡,有四分之一因没有采摘而浪费,原因是那些咖啡农,都去美国本土打工了。留下来的人,因为最低工资法,政府补助,和社会福利的原因,也不愿意去做这种烈日当头在大斜坡上整天弯腰的活儿。据最新统计,今天岛上的居民大约390万,而在美国本土的波多黎各人口则达420万人。难怪最近邦政府正在权衡使用囚犯去摘咖啡豆。只是这些宁愿留在空调的囚室里的犯人工作效力如何,就没人知道了。
波多黎各和整个拉丁美洲相比,是人均GDP最高的地区;但是和本土相比,它比最贫穷的密西西比州还要低,有41%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。不过如果从地区进口劳力,它需要支付最低联邦工资和起码的健康保险,和遵守更严格的环境政策。这样,它比起周围的多米尼加、牙买加、古巴等国,就失去了竞争力。
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,风景如画,常年气候宜人,有海滩、古迹、大森林,也有适宜生长优质咖啡的土壤和雨水,自然条件得天独厚。因为在美国的版图以内,国内游客,包括在美国的外国人,不需要申请护照签证就可前往,也没有语言障碍。本来这些都是它的长处,旅游业和咖啡经济应该蒸蒸日上才是。然而这个昔日咖啡王国,不仅失去了顶上的光环,就连它的政府财政也岌岌可危。究其原因很多,它在美国地缘经济上的尴尬地位,可能与此不无关联。
由此想到东方广袤的大地上,身强力壮的年轻人,为了生活所驱,背井离乡,繁华了北上广深,却荒芜了本地本乡,遗忘了一大批留守儿童。难道这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必经之路?
也想到当年住在同样风景如画但生活开销昂贵的夏威夷,很少有当地家庭不依赖第二甚至第三职业才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。那些匆匆来又匆匆离开的游客,有多少会体会那些生活在“天堂”里的人们所付出的代价